1. 《粤韵飘香——广东音乐精选1》。
3. 策展人李小平在操作20世纪20年代生产的Edison(爱迪生)柜式留声机播放音乐。
4. 灌录于1910年的《闺谏洋烟》是中国最古老的唱片之一。
黑胶唱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声音载体之一,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面,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展出的“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精选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部分黑胶唱片,按主题内容进行展示,旨在让观众聆听传世之音,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策展人李小平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次版本展虽然只展出129张黑胶唱片,但基本上覆盖了从清末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国黑胶唱片发展史的各个时期,称得上是一部微型的中国黑胶唱片发展史。”
声音刻录百年中国沧桑巨变
据策展人李小平介绍,展览按主题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抗战歌曲、现代民歌、流行音乐等五大板块。“经典红歌”板块展示的是灌录在黑胶唱片上的红色歌曲,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它们因为乐韵悠扬且朗朗上口,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广泛传唱。”
黑胶唱片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早用于灌注记录传统戏曲,包括粤曲、潮曲、京腔、南音等曲目。大量戏曲唱片的灌录和发行,为戏曲艺术的普及、流传和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同时,也催生了众多戏曲表演的大家,京剧如谭鑫培、梅兰芳,粤剧如马【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师曾、红线女等等。“传统戏曲”板块主要呈现了这些艺术大家的经典唱段。
大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上海十里洋场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当时叫做“时代曲”。以陈歌辛、黎锦晖、黎锦光兄弟和“明月歌舞剧社”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创作力量出现的同时,上海也出现了一批中国最早的歌星、影星。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流行歌曲开始挤占戏曲为主的唱片市场。通过黑胶唱片聆听流行歌曲曾是都市时尚。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一首《毛毛雨》成为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在“流行音乐”板块,观众能欣赏到来自黎莉莉、李香兰、姚莉、阮玲玉等歌唱艺术家的黑胶唱片作品。
20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爆发,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头【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等大事。这一时期诞生很多抗战歌曲。在当时,田汉、冼星海、聂耳等进步音乐家都创作了很多的抗战歌曲,用黑胶唱片录制发行来唤醒和激励中华儿女抵御外敌、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斗志。“抗战歌曲”板块,观众可以欣赏到以抗战为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义勇军进行曲》《新八百壮士》《大刀进行曲》等。
“现代民歌”板块则展示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郭兰英等艺术家的唱片,保存和记录了许多优秀民歌。“民歌其实就是人民生活的一个写照,体现他们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情绪。所以说,灌录在黑胶唱片上面的音乐也体现着当时的时代风貌。”李小平如是说。
唱片虽小,却串联起了中国文化艺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完整轨迹,折射出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艺术生活和【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中国社会的民生风物,更刻录下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策展人李小平对南都记者说:“能够保留下来的黑胶唱片都是很难能可贵的,它们的价值需要被聆听,需要被学习、被研究、被保存,而从这些黑胶唱片中我们不但可以聆听到时代的声音,也能感受到历史的身影。”
8台早期留声机唱响不同时代
步入展厅,策展人李小平就走到我国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第一代中华牌国产电唱机面前,把唱针拨到唱片上,轻快的音乐便在展厅里响了起来。“这是《步步高》。它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广东民乐,20世纪30年代已经颇为流行。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极意义。”
李小平说,展厅里展出的8台古董唱机里,最早的唱机来自19世纪80年代,是美国生产的“Edison(爱迪生)”第一代蜡筒留声机,它将声音刻录在蜡筒,使用时需要手动上发条,通过上方喇叭把声音放大。而20世纪20年代生产的Columbia(哥伦比亚)柜式留声机还可以播放现在的黑胶唱片。李小平边说边示范,只见他手摇转上数十秒发条,展厅里再度响起《步步高》,咿咿呀呀,这次的音乐声显然不如电唱机的声音那么清脆悦耳,但依然足以让展厅里的所有人驻足凝神倾听。“这是近80年前的声音,自带历史质感,特别耐人寻味。”
作为中华版本文化的展示窗口,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利用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沉浸式、情景【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式的藏品信息展示,让版本“活化”起来。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三大专题展之一的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的沉浸式观展则透过位于展厅中央的四台大型互动装置来体现。
李小平介绍,策展团队通过利用专业设备,对留声机所播放的乐曲进行收音并制作成音频,你只要戴上耳机,轻触屏幕选择自己喜爱的唱片和歌曲,就可以欣赏到展览中所有黑胶唱片的选段。“我们尽可能让大家感受到唱针在老唱片表面摩擦而产生的特殊声音质感。”
亮点
中国最古老的唱片之一
《闺谏洋烟》
“传统戏曲”板块中,有两张唱片格外引人注目。策展人李小平透露,这两张唱片属于中国最古老的黑胶唱片专辑之一,大约灌录于1910年,主要内容是提醒当时的国民切勿沉迷于吸食鸦片,要【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振作起来。”
南都记者仔细研究发现,这两张唱片中心为浅绿色,上面都印着“Columbia Phonograph Co. Genl(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Cantonese(粤语)”“特请香港第一超等女伶”“梆子中板慢板”等字样,可以推断出,这两张唱片邀请了当时香港当红的女伶来演唱,而且唱的是粤曲。因为梆子是戏曲主要声腔之一,因用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源于陕西,经外江班传入广东,并受其影响,于清中叶发展成为粤剧的一大声腔体系。
此外,“其一〇共六”与“其三〇共六”等字样,则可知该系列唱片应该有6张,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第1张和第3张,第1张唱片的演唱者是女伶【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玉乡,第3张的演唱者是玉乡和另一名女伶桂琼。
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
《鲜花调》
策展人李小平说,展厅里的唱片中有一张灌录了《鲜花调》。《鲜花调》又名《茉莉花》《双叠翠》,一般认为,《鲜花调》就是《好一朵茉莉花》的前身。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中叶,《鲜花调》已在扬州流行,乾隆年间的戏曲集中也有关于《鲜花调》的记录。1804年,英国人马罗在伦敦出版的《中国游记》中最先记录了它的五线谱。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中国人贮香主人的《小慧集》刊载了它的工尺谱。清代后期,随着《鲜花调》演唱范围的扩大,它也逐渐衍化成各种不同的唱法。1926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第一幕童声合唱曲目《茉莉花》,歌词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奴有心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这与今天流行的《茉莉花》如出一辙。可以说,《鲜花调》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李阳 陈伟斌
统筹:宋爽 周佩文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饶泳欣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邹卫 陈杰豪 实习生 林欣荣 杨翔源 高暄妍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