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临、仿、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多,尤其是应用于书画学习时。
那么,“摹、临、仿”哪个和原作最像呢?
“摹、临、仿”可以理解为临摹、临仿、模仿。
“摹”,指对原作真迹的摹写,即用簿纸覆在原作上面,一笔一画地描画,这种相当于“复印”的方式,理应与原作最像!
早在谢赫提出“六法”的“传移模写”之前,顾恺之就以“模(摹)写要法”概述了古代摹画的方法,“以素摹素,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仍还正,则容仪失。”
在“摹”的运用上,书法要早于绘画。
古人常用硬黄纸放在原作上进行双钩廓填,今天多用胶板纸。
“临”是在熟读原作面貌的基础上进行临写,在草书、文人写意画上用得比较多。
临又分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是指边看原作边临,【我爱线报网】更适用于没有绘画基础的人,对于临本的选择,要求循序渐进,由简到杂。
背临是在无原作实物的情况下还原作品风貌,视其形势而临之。前提是要把原作细节牢记于心,当然还需要一定的笔墨功力。
这种临摹形式能锻炼学习者默记的能力,避免了依葫芦画瓢的拘泥。
▲ 沈周背临《富春山居图》局部
▲ “心摹手追”指的就是背临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尤其对书法来说。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是说,临容易学到笔画,可是不容易学到间架结构。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可是不易学到笔画。
不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仿”,是指见过真迹,仿其用笔、【我爱线报网】用墨的特征。
“仿”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只需仿其端倪、抓其要点。
明代中期以后的绘画作品,经常会出现“仿某某人”的落款,尤其是清初,师古之风盛行,以“四王”为首的“仿某某”“仿某某笔意”“仿某某人某幅作品”一度成为潮流。
▲ 王翚仿黄公望笔意
▲ 王原祁仿黄公望笔意
▲ 王时敏仿黄公望笔意
▲ 王鉴仿巨然笔意
通过王翚的落款,能更加理清“临”和“仿”的区别。
▲ 王翚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 王翚临范宽《雪山图》
▲ 范宽《雪山萧寺图》
▲ 王翚仿董源笔意
▲ 王翚仿巨然笔意
▲ 王翚仿卢浩然笔意
▲ 王翚仿唐寅《竹溪高逸图》
王翚落款为“临”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各方面尽力忠实原作的“双胞【我爱线报网】胎”。
而落款为“仿”的作品,大多只是意到,或构图、或皴法、或设色等仿效某位前人、某一特点。
仿画最牛的人,古有米芾、今有张大千,米芾的仿画没人见过,张大千的仿画,看过的也认不出来,因为太像!
▲ 石涛原作 ▲ 张大千仿作
▲ 石涛原作 ▲ 张大千仿作
▲ 张大千仿石涛
▲ 张大千仿石溪
▲ 张大千仿渐江
▲ 张大千仿巨然
▲ 张大千仿仇英
除了仿石涛和八大山人,渐江、梅清及清初“四王”以外的那些画派,张大千也无所不能仿,无不可以乱真。
无论摹、临还是仿,都是为了提升和修炼书画技艺。
如米芾和张大千般以仿画“惑人”为乐的,归根究底也是为了显示自己令人叫绝的仿摹手段。
纵观历代书画大师,每个人都有一段恣意临摹的学艺之路,【我爱线报网】但他们师古而不泥古,唐人气势,宋人法度,元、明意境,纵横百家,融会贯通,终为我用!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