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文史资料 第7辑 锦州土特名产专辑
锦州小菜
作者:刘纪纲 刘国珍
一、由来和沿革
锦州传统名产“什锦小菜”,原名虾油小菜。创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 多年的历史。这一海味佳品,畅销国内外,曾出口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据考证,清康熙初年,锦州城南渤海湾一带,有个叫硝盐锅的村子,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靠打鱼捕虾为生,历年在“小满”前后,在二界沟附近捕捞鱼虾,因为这一带是个漫滩,是海水与河水的汇合处,这儿产的乌虾(俗称大麻线)皮薄肉厚、肥鲜、味浓、无腥味。他打回来的鱼虾都担到锦州来卖。有时剩点虾就倒在缸里,怕坏了加点盐,久而久之,缸里的虾越积越多,并经过日晒自然发酵,使散发出一股清香味道我爱线报网,变成粘稠状的虾酱。每到饭时就舀一点下饭,并送给左邻右舍一些,凡吃到的人都纷纷赞扬味道鲜美。以后经他细心管理,增加日晒和搅拌,味道就更加鲜美了,遂取名为卤虾酱,挑到市上去卖,很受欢迎。
硝盐锅附近的二道岭子西北角,有个地方是清朝养马场,名叫“西金家”。此地方圆百里,养马千匹。康熙9年秋后,庄头进京禀告养马之事,特为朝廷带上了李家的卤虾一坛,奉献朝廷。说来正巧,这几天康熙皇帝正感饮食不佳,便留下就餐品味,顿觉得口大开,并说味美适口,受到了康熙皇帝赞扬。从此,卤虾酱年年进贡皇上,人们把它称作,原封贡虾,用小口泥坛装着,每坛约5—6斤,用猪小肚粉红纸封口,上面印有“原封贡虾”字样。
李家经过数年摸索,感我爱线报网到“小满”前后10天的虾肥、肉厚,他便集中力量打捞这时的虾。以后他在卤虾酱中又发现浮在上边有一层油,吃起来,感到比虾酱味道更鲜美。这种油时间越长越浓并清鲜。为了多出一些虾油,开始只靠勺取上面的油,以后又用装筷子的笼子(柳条编的)插在虾酱中,经过一个时期的渗透,笼子里满满一下子清鲜的虾油。油多了就用油腌菜,一开始腌些黄瓜条、芹菜,以后改为用整个小黄瓜,小黄瓜腌后花不落,刺不掉,吃起来更清脆鲜嫩。
由于生意越来越大,自产的小黄瓜远不够用,就在附近的蚂蚁屯逐家逐户的收买小黄瓜,同时逐渐又增加细嫩的豇豆,和外形美观皱褶均匀形相于柿子的辣椒,共四样,构成了最初的虾油咸菜,拿到市上去卖,颇受人们欢迎。日复日我爱线报网,年复年,虾油小菜的美味便传了出去,名称也随着改为虾油小菜。
锦州知府及一些官吏品尝后,都感觉味美好吃。康熙21年 9月(1682年),康熙皇帝来关东祭祖到广宁镇(今北镇县)中安堡时,锦州知府府尹准备去朝拜,特派侍从专程到硝盐锅李家取来两狗头坛(当时盛小菜的容器)虾油小菜,送到广宁镇行宫。府尹奉献虾油小菜,康熙皇帝品尝后连声说好,从此名声大振。清同治9年(1870年),李家后代李广春继承祖业,每年都糟上20多缸虾酱,开了小作坊,专做虾油小菜,虾油小菜开始了大量生产。
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一些农村的手工业作坊也逐渐地移向城市,李广春这时也来到锦州,与他的侄儿李棠,在城内钟鼓楼的东北角,开了个小菜铺我爱线报网,取字号为“玉和成”。玉和成小菜铺开市以后,生意很兴隆,对其他人影响很大,不少人也争相开小菜舖,相继出现了“同盛居”、“兴聚号”等四、五家小菜铺。随着小菜声誉的传播,顾主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李广春认识到要想自己做的小菜能高于别家,就得不断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经过试验,先后增加了菱形苤兰块,螺旋形小地梨和杏仁、姜丝等,使虾油小菜达到了8个品种组成。由于李家的小菜制做精细,色泽协调,菜样独特,美味芳香,吃起来感到快欲,因而远近享有盛名.
由于外埠对虾油小菜需要量日益增加,李广春发现再用狗头坛包装已不适应运输和携带,在光绪末年(约1905年间)就模仿盛酒的大篓材料做成小篓(多采用荆条编制并我爱线报网用毛头纸、血料里外封好),分作2市斤、5市斤、10市斤、50市斤、100市斤的五种。这种篓封闭严密,不易损坏,便于运输、携带,方便了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虾油小菜的销路。
宣统年间,宫廷曾派人到锦州特取去两大篓 (10市斤装)小菜,贴上了耀眼夺目的商标,扎上了红绳,带到京城敬献给溥仪。从此虾油小菜也都开始扎红绳了。
随着虾油小菜的出名,李广春和后起的“同盛居”、“兴聚号”、“福元德”、“复兴东”、“万丰”、“万生”、等10几家大小酱园小菜铺,互相竞争,促进了小菜的发展。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名产小菜。1956年将锦州市内10几家小菜铺、酱园合并到国营酿造厂,成立了小菜车间。并将虾油小菜又增加我爱线报网了芸豆角、小茄,合计为10样,制定了配比标准、质量标准,同时将虾油小菜改名为“什锦小菜”。为更好地发展地方特产,1978年1月成立了单独核算的小菜厂,使“什锦小菜”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1985年产量由过去100吨上升到200吨。1979年10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最佳产品。 1980年11月分别被辽宁省商业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产品。 1981年7月被商业部评为商业系统优质产品。
二、产品特点、生产过程、质量标准
1.产品特点
什锦小菜,具有特殊风味,主要成分由小黄瓜、油椒、豇豆、芹菜、小茄子、芸豆、苤兰、地梨、杏仁、鲜姜10种鲜嫩蔬菜与优质虾油配制而成。色泽碧绿,滋我爱线报网味鲜美、清脆适口,富有营养,老少皆益。
2.生产过程
(1) 小黄瓜的制作
将腌的小黄瓜摘掉黄花,保持嫩刺,用水洗去选瓜前的盐及杂质,淋干浮水,装入缸中,兑入10%的虾酱,26%的食盐,15%的卤汤,虾酱用陈虾,用粉碎机把虾酱粉碎,按比例加盐和卤汤,把小黄瓜拌匀以使着色,缸上压盐帽,进行腌制,经过36小时后,把盐卤洗净,再进行挑选控干,以后下缸,再兑入100%的虾油浸泡7天,即为成品。
(2)油椒的制作
先将柿形油椒去其把柄,同时用竹签在根部扎成小孔,由孔内剥倒椒内隔膜,然后用21—22℃盐水进行浸泡,在浸泡过程中,每隔3小时翻缸1次,32小时倒1次缸。经过60小时浸泡进行出卤,挑出不合格次品。要经常颠我爱线报网翻,再经过3宿2天的浸泡进行出卤,将合格品控干入缸,兑入100%的虾油腌制15天,即为碧绿、鲜脆的成品。
(3)豇豆的制作
将鲜豇豆削去根部,用15—16 ℃盐水浸泡3小时,捞出再用20%的盐腌制,每日倒1次缸,倒过5遍后缸内没有水,可以切段,再加少量盐腌5—6天,豇豆出缸后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经挑选后,按 2.5 公分左右的长度切成小段,再用15 ℃盐水腌16小时出缸,淋干后入缸,用100%的虾油浸泡10天即为成品。
(4)芹菜的制作
将选好的芹菜摘去叶,切去根部、稍部及白色部分,按2.5公分的长度切成规格的小段。然后投入开水锅内焯一遍,但必须掌握火候,不可焯的太熟,以免影响叶绿素退化。焊好后,装入凉我爱线报网水缸内浸渍两次,换出热水,冷却后排入20%的盐,经16小时腌制,挑选,淋干盐水,用100 %虾油浸泡7天即为成品。
(5)苤兰的制作
选好苤兰,削去外皮,投入20%以上盐水于缸中进行腌制,在腌制过程中每隔3天倒缸1次,经14天后即可腌成。用刀切成3公分左右的菱形小块。要求两端和两边的锐角和钝角成相对形,备制什锦小菜用。
(6)杏仁的副作
把杏仁投入锅中焯六成熟,捞入凉水中浸泡,当天必须换水,免去苦味,然后搓去外皮,用清水浸泡3天,每天换水1次,再用23℃盐水漂去杂质,投入20℃盐水中腌制即可成清香洁白的杏板儿。除此还有姜丝、地梨、小芸豆角、小茄子等的制法和上述6种大致相同,总计10样,配制在一起,故名我爱线报网为什锦小菜。
3.质量要求
(1)色泽:小黄瓜、油椒、芹菜、豇豆、小芸豆角要求色泽碧绿,姜丝正黄色、苤兰红黄色,地梨深褐色,杏仁洁白色。
(2)口味要求:鲜脆适口、无苦咸味、无异邪味。
(3)规格:芹菜豇豆长度为2.5公分,地梨3—4公分,小茄子不超过5公分,小芸豆4—5公分,小黄瓜 4.5—5公分。
(4)外观条件要求:菜鲜、油清、无尘垢、无杂物、不粗不碎。
4. 原料配制比例
什锦小菜1公斤,小黄瓜占150克、油椒占100 克,豇豆占300克、芹菜占120克、苤兰占50克、茄包占10克、芸豆角占10克、地梨占30克,姜丝占10克、杏仁占20克、虾油占300克。
锦州小菜已闻名国内外,到锦州来或路过锦州的外我爱线报网埠人士,都以买到两篓锦州小菜为快事,去外地串亲访友,都要买上几篓小菜为礼品。名牌产品小菜为锦州增加了荣誉,是锦州的骄傲。小菜盛名和锦州地名溶为一体了。愿这朵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精心培育的锦州之花,世代芬芳,永开不谢。
后面附一篇《辽宁文史》的“锦州小菜”的截图,内容差不多,作为补充材料。
给力项目:线报网会员可免费下载 加入会员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