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的标准(新知|一个本身就满满正能量的字——振)

2023年12月20日,在“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当选为国内年度字。向身处困境的他人伸出援手,或在自身低谷时自强不息,实现奋起、振奋和振兴,这就是振这个字中所蕴含的昂扬精神。

振是个形声字,始见于战国时期。左边是“手”,表示这是一个与手部动作有关的字;右侧表音的声符最开始为“臣”,在小篆中统一写为“辰”。

有观点认为,“辰,震也”,和四季变化有关,“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

通俗来说就是春雷滚滚,预示着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新一年的耕作又要开始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辰”其实是“蜃”的本字。蜃,是海中巨大的蛤,能开合移动。不管是“辰”究竟指天空的惊雷,还是海中的巨蛤,反正都有动的【我.爱.线.报.网.】意思。这样一来,用“辰”表音、以“手”表意的“振”字,自然而然就用来表示振作、奋起等意思,是一个本身就满满正能量的字。

在古人看来,“振”是“赈”的本字,指“举救”“救济”。如《易》:“君子以振民育德。”《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何应对“灾害”,救助危困,就成了历朝历代的必修课。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的思想。即便是在列国争雄的春秋战国,也有 “十年之积者王,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的说法。

各国所进行的粮食储备,一方面是为了大争之世的战争做物资储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灾荒,以备【我.爱.线.报.网.】不时之需。这种赈济备荒思想可以看做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源头,并在之后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府赈济体系。

这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中国历朝历代所建立的形式多样的仓储制度。如早在战国时期韩国设立的“敖仓”;汉代设立的“常平仓”;隋唐时期全国上下设立的“义仓”;宋代的“常平仓”除了负责发放救济,还担负着运用市场规律起到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作用。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水平,体现了古代中国能提供给普罗大众的高质量公共性服务。

面对灾情,第一步要尽可能减少伤亡,第二步就是要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这一点上,古人也体现了非凡的智慧。

公元1050年,62岁的范仲淹在杭州做官。当地因遭遇【我.爱.线.报.网.】天灾,导致了严重的饥荒,百姓流离失所。

范仲淹第一时间下令开仓放粮,让饥民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同时他开放市场,让外地粮食顺利地进入,保证了粮食供应。

但光靠救济并不是长久之计,总得让灾民们能自食其力。于是范仲淹就找到了当地的寺庙,劝说他们趁着现在劳动力成本低,咱庙里有什么犄角旮旯要修缮啊,有什么碑文塑像要重建啊,这不正是好机会吗。反正这钱早晚要花,现在花不但便宜实惠,还能让灾民赚点救命钱,既经济实惠,又行善积德,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纷纷开始搞工程招工人,这就为灾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范仲淹也动用官府的预算,开始大修衙门建筑,有必要没必要反正只要是工程就上马,这就为灾民们提供了【我.爱.线.报.网.】大量的工作岗位,“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大增就业者数万”。

这些灾民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他们的收入又产生了新的消费,新的消费又带来了新的收入……于是被天灾强制中断的社会生产生活,就这样实现了重启,开始了新的循环,实现了重新的振兴。

文/王磊(网络人气历史老师)

推荐阅读

给力项目线报网会员可免费下载 加入会员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都来自网络收集整理,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用户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行业资讯

花与诗人的关系名言(这和《花与蛇》居然是一个人的手笔!)

2024-5-12 12:07:33

行业资讯

曲高和寡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曲高和寡-今日成语故事)

2024-5-12 12:28: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