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残酷的二战刚刚结束,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最为阴冷的另一种“战争”,那就是“冷战”。这个历史阶段,作为喜欢悬念和紧张刺激的人来说,里面如同阿里巴巴宝藏一般多的神秘故事。但这种故事,一旦有了可怕的结果,却是对人类都是一次次的灾难。尤其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差点将人类毁于万劫不复之地。
1962年5月,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建立核导弹基地,开始了冷战时期最危险的赌博。他这样做的目的希望达到一石二鸟,既向美国显示苏联强大的核威力,借此迫使美国停止筹划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事实上这是克格勃臆造出来的,并且自己首先相信了的计划)。同时他还希望以此来表示对古巴革命的支持,在“主我爱线报网要对手”的屁股上摁上了一颗尖锐的钉子。
当时苏联在古巴建立核武基地,之所以敢进行这场赌博,是因为克格勃让克宫自信一切都是在隐秘中进行,华盛顿不会那么早发现,即便等到它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木已成舟了。
然而,事实证明前苏联的一厢情愿,也暴露出前苏情报机关对美国军事科技信息的认识不足。
首先,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摄像设备已经能够拍下正在建设中的导弹基地。
其次,美国情报分析人员之所以能够从U-2飞机拍摄的模糊照片中看出端倪,是因为前苏格鲁乌内部也隐藏着‘鼹鼠’,奥列格.弗拉基米罗维奇.佩尼科夫斯基上校向美国秘密提供了导弹基地建设计划和其他重要情报。
佩尼科夫斯基上校是受英国MI6和美国CIA联合布置,潜伏在我爱线报网前苏格鲁乌内部的间谍。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所有关于古巴导弹基地的主要情报报告上后来都标有“按树”一词,该代码字表示该报告引用了佩尼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
当前苏联已开始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时,听到风声的肯尼迪向他的‘朋友’询问时,博利沙科夫向罗伯特.肯尼迪信誓旦旦的说,这应该是克格勃设计的一个欺骗策略的一部分,赫鲁晓夫绝不会支持这种攻击性的政策。
1962年10月中旬,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拉开了序幕,U-2飞机发现了正在建设的导弹基地。
罗伯特.肯尼迪终于回过味来,他指责博利沙科夫说:“我敢打赌,你肯定知道你们在古巴有导弹基地。”博利沙科夫依然没有承认。
总统特别顾问西奥多.索伦森回忆说:“肯尼我爱线报网迪总统已经习惯于依赖博利沙科夫来直接向赫鲁晓夫了解内部情况。他觉得自己上了当。他也确实被欺骗了。”
此刻,克里姆林宫迫切需要华盛顿最高层的可靠情报和政治对策信息的时候,克格勃在那里的情报站依旧毫无斩获。
二战期间,罗斯福政府的每个重要部门里几乎都隐藏着前苏联谍报人员。莫斯科对美国一些重要政策的掌握(如曼哈顿计划)甚至比罗斯福的副总统或其他内阁成员还全面。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无间道的天平倒向了美国,前苏联驻华盛顿情报站的情报来源却仅限于隐藏在新闻机构和外国使馆(特别是阿根廷和尼加拉瓜)的间谍和关系。而华盛顿情报站站长费克利索夫发回莫斯科的一些情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他始终没有能够渗透进白宫“行政委员我爱线报网会”(肯尼迪最为信任的智囊团)了解到他们的密谋策划。
1962年10月16日到危机结束的这13天里,肯尼迪最亲密的顾问们每天都要在内阁会议室碰头,一起开会研究。信息壁垒的坚实,让克格勃与格鲁乌均都一筹莫展。
在导弹危机最紧张的时候,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亚历山大.萨哈罗夫斯基多次在费克利索夫发回的电报上愤怒而轻蔑地批示:“这份报告根本没有任何秘密信息。”
事实上,导弹危机期间,克格勃对赫鲁晓夫政策的影响也较小。
1961年12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十个月左右,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特内接替了谢列平,当上了克格勃主席。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特内
谢米恰斯特内没有谢列平那么能干。他对情报工作显得我爱线报网生疏,而且其本人对这个新职位也没有表示出很大的热情,接受这个任命只不过是迫于赫鲁晓夫的压力。
赫鲁晓夫曾明确表示,任命谢米恰斯特内主要是为了确保克格勃在政治上忠诚,而并不是希望他能为外交政策提供什么有益的建议。
在克格勃解密的档案中表明,谢米恰斯特内能像他的前任谢列平那样忠实地贯彻执行赫鲁晓夫针对“主要对手”的野心勃勃的大战略。在整个导弹危机过程中,谢米恰斯特内从未和赫鲁晓夫见过一次面,也没有被邀请出席过一次主席团会议(前苏最主要的决策机构)。
根据已经解密的前苏档案显示,赫鲁晓夫从来没有要求克格勃对前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行评估,克格勃也没有主动向他提交过此类的分析。这显得有些滑稽
作我爱线报网为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萨哈罗夫斯基总是一脸忧郁,他的下属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他是个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但他似乎对美国政策认知存在欠缺。他对外部世界的亲身体验仅限于罗马尼亚和其他一些东欧国家。在政治上绝不能犯任何错误,便是他承受的主要压力之一。
在萨哈罗夫斯基主持下,第一总局很少对什么事做出评估,除非是应外交部、中央委员会国际部或主席团的明确要求。
第一总局的“分析”报告,实际上就是对涉及某些问题的情报做出摘要,而且通常都避免做出任何结论,因为这些结论与上级的判断相左。处理导弹危机的最高权威是赫鲁晓夫,而不是主席团。在很大程度上,赫鲁晓夫和他的前任斯大林一样,既决定苏联政策,又只我爱线报网相信自己的思维,所有情报和信息只依靠自己的分析去判断。
1962年10月25日,由于格鲁乌提交的一份关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进人核戒备状态的情报,在白天,赫鲁晓夫思考后向主席团表示,为了解决危机,苏联最终可能需要拆除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以此换取美国不入侵古巴的保证。但当时赫鲁晓夫还没有下决心向美国提出这个建议。
但到了夜间,赫鲁晓夫又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赫鲁晓夫希望能维护克里姆林宫的面子,力争让美国拆除在土耳其建立的导弹基地,作为对苏联拆除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基地的回报。1962年10月26日早上,赫鲁晓夫再度改变了主意,由于错误地担心美国可能马上就会对古巴发动侵略,赫鲁晓夫口头上向肯尼迪发出了和平呼吁我爱线报网,话说得有些漫无边际但同时又充满个人感情色彩。
他只要求美国保证古巴领土完整,只字未提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
1962年10月27日,赫鲁晓夫再度改变了态度,开始确信美国不会立即入侵古巴,于是他再次致信肯尼迪要求美国必须拆除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
此后不久,前苏联驻古巴防空部队击落了古巴上空的一架美国U-2侦察机并击毙了驾驶员。
约翰.肯尼迪总统10月28日下午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赫鲁晓夫乱了手脚,他又错误地认为美国一定会对古巴发动大规模军事侵入。
赫鲁晓夫做出了妥协,接受了肯尼迪的条件:单方面从古巴撤出“苏联的一切进攻性军事力量”。为了确保肯尼迪能及时得到这个信息,赫鲁晓夫甚至命令莫斯科电台广播他的决我爱线报网定。
前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时刻,向美国屈服的耻辱,成为了两年后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宫廷政变中下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