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众多的眼镜店中,“精益”堪称资格最老、影响最大 的一家——该店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货 眼镜,早年的店经理王翔欣更以其不凡的技艺和履历而享有“眼 镜王”的盛名,且至今犹为老一辈的南京人所津津乐道。
眼镜本非我国固有之物,而是一种舶来品,其传入中国的历 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朝西方传教士之东渐。
清代著名历史 学家赵翼在所著《欧北诗钞》中有初用眼镜诗:“相传宣德年,来自番舶驾。初本嵌玻璃,薄若纸新砑。中土递仿造,水晶亦流亚。” 可知眼镜之来中国,已有近 600 年的历史。诗中所云“中土递仿 造”,概指清代苏州钻子巷之所为;但彼时中国尚无玻璃,若想“薄 若纸新砑”,惟有以水晶【我爱线报网】代之,而水晶的造价自然远非普通人所 能承受,故虽有作坊仿制,眼镜终不能走向社会,成为一般的消 费者明目正疾的工具。迨至光绪年间,美国人约翰·高登在上海 南京路开设高登洋行,才有现在这种嵌以玻璃、架于鼻梁之上、 挂在双耳之侧的眼镜出售;但那时应市的产品全是洋货,有力购 买者亦仅限于煊赫殷富之士。
到了宣统三年 (1911 年 ),有周宪章、 周云章兄弟,联合在高登洋行中磨镜片、学生意的国人,在上海 聚资开设了精益眼镜公司,从此才有了国货眼镜,而精益眼镜公 司也荣幸地成为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眼镜店。精益诞生后, 业务渐有发展,先后在广州、北京、南京、汉口、哈尔滨等地设 立了分店。据说孙中山先生曾于【我爱线报网】 1924 年、1925 年在广州和上
海两次为精益店题写“精益 求精”之词,落款“孙文”, 此四字遂被各地的精益人 奉为店训,恪守不替。精益在南京的分店始 建于 1915 年,店址选在繁 华 的黑 廊 大街 ( 今 夫子 庙 地区建康路西段 )。当时南 京尚无一家专业眼镜店, 眼镜市场更未发育,精益来宁
后,立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店门前常常车水马龙。这番景 象在 1932 年以后更甚,因为在这一年,有“眼镜王”之称的王 翔欣来到南京,出任该店的经理。
王翔欣自幼在上海精益总店做学徒,耳儒目染加上自身勤于 钻研,习得满身本领。譬如验光,当一个人需要配戴眼镜、矫正 视力时,眼内往往存在着几种毛病,配镜时必须予以兼顾,而【我爱线报网】这 在现代化机器尚未诞生、全凭验光师个人经验的时候,是很难做 到恰如其分的。王翔欣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能够准确地作出度 数测算,令配镜者的眼睛非常舒适。因此,达官贵人、名流学者, 往往指名要他出面验配,时间不长,一顶“眼镜王”的桂冠便落 于他的头上。这顶桂冠既与他的姓氏相暗合,又寄寓了人们对他 高超技艺的推崇,所以很快便不胫而走。据王氏自述,清朝末代 皇帝溥仪在未出宫之前,曾着其英文教师领他进宫验光配镜,得 大洋五元。
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 主任、驻美大使等要职的王正廷博士,每次配镜也都指名请他验 光,且见面辄呼“本家”而不名,以示相熟和敬重。还有一位民 国名人卜少夫先【我爱线报网】生,眼角膜曾因幼年开刀而留有后遗症,又兼老 花五百度,已是长期配不到合适的眼镜,后来经过眼镜王的妙手 始得如愿。而在西安事变之后,回到南京的蒋介石有急配新镜之需,经当时国民政府卫生署长推荐,也是由王翔欣亲往验光的, 验光地点在明孝陵的四方城。
当然,精益能在南京立稳脚跟,并非完全仰仗眼镜王的包打 天下,但经理王翔欣技艺之高超、声名之显赫,确实在相当程度 上为精益罗致了如云的顾客。更值得—提的是。无论是对达官显 贵,还是对普通民众,眼镜王的服务态度并无分别,都是一样的 热情周到、认真负责,时至今日,不少与他打过交道的老南京人 都还对此记忆扰新。这其实也正是精益一以贯之的店风:童叟无 欺、贵贱无别。【我爱线报网】
几十年来,精益的隶属关系虽经几度变更,店址也数次搬迁,职工更屡屡易人,但该店正是凭藉此种店风和“精 益求精”的店训,认真地为南京人的生活服务着,同时也为自己 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丰厚的经济收益。改革开放以来。精益在继 续发扬传统经营特色之外,又不断增加自身的科技含量,先后从 德国、日本等地引进了电脑验光仪、自动割边机、查光机等先进 设备,并始终注意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多次成功地为高度近视、 高度散光、斜光等疑难光度的顾客解决了配镜之需。
为适应市场 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精益还开发了水晶眼镜、隐形眼镜、太阳镜 等系列产品,日常经营的高中低档品种多达—二百个,满足了南 京人多层次消费的需要。1992 年【我爱线报网】,该店被南京市授予“名特专业 商店”称号。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