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背后的逻辑思维(侯宏:管理者如何构建自己的底层逻辑?)

题记:2023年9月6日,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EMBA中心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17期暨EMBA论坛第84期,本期也是宫玉振老师新书《定力: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新书悦读会。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管理学助理教授、剑桥大学博士侯宏的主题演讲整理。

如何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环境?不断学习是最根本的出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关键点是理解底层逻辑,这意味着我们学习的内容也要更接近这个底层逻辑。

很多人容易把见识当成知识,这是不对的。在古文中,“见”与“知”两字之义有非常明确的区分。《韩非子·说林上》中提到:“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我们第一时间看到我爱线报网的只是信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才是知识。西方的知识论也同样认为,经过某种框架进行提炼而得到的东西,才叫知识。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指的就是这种知识,而不是简单的见识。

很多人觉得自己经历丰富,然而这只能说明此人见识多。如何把见识变为知识,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来北大是为学习知识。很多人动辄就提“知行合一”,但很有可能是把见识和知识混为一谈,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就是知识。殊不知“从见到知”需要学术界和老师们的提炼,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

一、卓有成效的高管需具备构建理论的能力

图1

现实生活中,理论、实践和经验的关系如图1所示。虽然有人强调自己是实践派,有人强调自己是理论派,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人为制造的对立我爱线报网。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学习的人和不学习的人,他们都在用个人经验指导实践。经验与理论的区别就是——经验是一个人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则是由学者通过研究、归纳和提炼而得出,相当于很多人的经验再加上很多人的研究和提炼。

我非常愿意与企业高管朋友们分享德鲁克的一段话。他说,卓有成效的高管是这样一群人——“在最高层面开展概念性思考,试图在情景中找出常量,想明白什么是战略性的和一般性的问题,而非仅仅解决问题,并不以决策速度取胜,而是关注在多变量中避免思维混乱。想要在思维层面影响别人而非技术层面,想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而非聪明人。”

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德鲁克眼中“卓有成效的高管”所要具备的素养。比如,高管要开展“我爱线报网抽象性的概念性思考”而不是“一事一议救火式的具体思考”。具备上述素养的高管,应该说他是具有底层逻辑的。前面提到《韩非子》等中国古代典籍,描述的也是这样一种底层逻辑。

所以,高管要学的就是这种底层逻辑。

二、底层逻辑揭示事物运作规律,但做不到精准预测事件

有人可能会问,学了底层逻辑是不是就能应对不确定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更想说的是,学习了底层逻辑能让你更有定力,这种定力源自对局势的掌控能力和把握。如果说想要学一种包打天下的底层逻辑,指望它能帮你解决一切问题,这可能是对底层逻辑的误解。我建议大家理性看待底层逻辑。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但再棒的底层思维能力也无法消除开放系统固有的不确定性。

什么是“开放系统固我爱线报网有的不确定性”?其实读书就是一个开放系统,不同的读书人对同一本书往往看法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谓“你在读此景,我在读彼景”,大家见仁见智。

因此我常常建议大家要注意区分“事件”和“事物”。一家企业的成败,这是“事件”;事件背后的运作规律、内部结构,这是“事物”。拿《定力》这本书为例,读者的读后感可能千差万别,存在偶然性,但书的内部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透过结构可以我们能够看到由内部结构决定的底层秩序。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就是要学习这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性的东西。

从战略研究的角度看,企业获胜取决于几点因素:一是产业定位,也就是看企业家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产业;二是企业家对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的把握;三是政治我爱线报网经济的变化。企业经营存在偶然性,企业家很难预知或左右这种偶然性。尽管如此,企业家仍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比如学习财务、公司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抽丝剥茧般地解剖知识,进而从“事物”的角度理解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或许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理解事物的必然性大有帮助。

三、战略制定归根结底是要把握好形势

图2

底层逻辑有时近乎常识。图2中三个圆圈间的逻辑关系很容易理解。

首先要有战略思维,也就是“我能(competences)”。无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有能力,就能从变局中捕捉机遇。

其次是人的因素,也就是“我欲(I would)”。我们知道,市场机遇一旦出现,大家都看得到,蜂拥而至的现象也可能我爱线报网随之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若无法找到有利的产业定位并提前抢占,则应审慎行事,贸然冲上去可能成为炮灰。然而在“我欲”这个层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明的战略家通常擅长造势,即率先创造一个有利的定位,持续保持战略优势。

战略制定归根到底是要把握好形势。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迈克尔•波特和孙武似乎也达成了某种跨时空的“不谋而合”,从底层逻辑的角度看,这两人间存在一种“波孙共识”,即要在能打胜仗的地方战斗。波特认为“抓住行业、价值链等要素,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要在有吸引力的地方去竞争”,孙武则认为“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决积水于千仞之谷者,形也”。不难看出,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我爱线报网都抓住了战略研究的底层逻辑,从“道”“法”“术”展开阐述。从底层逻辑的角度看,这两者存在共识。想要成功,必须做到内外结合,势与形结合。比如找到了“千仞之谷”但是却没有“蓄水”,这意味着个人能力尚有欠缺,要不断积蓄培养,否则就无法充分利用“势”。

四、常见误区

现在商战的形势就好比冲浪,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性。有人因此认为波特的“五力模型”已经过时。不确定性意味着理论不再有效——这是一个常见误区。

不过在我看来,“五力模型”清晰地指出,任何产业定位都受到至少五种力量的影响,其影响结果体现为该定位的盈利性。因此我认为“五力模型”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五力”所列出的种种因素,而是其背后的思维模式:企业需要选择我爱线报网有利可图的利基市场,而非追求不具盈利前景的规模和市场。这要求企业和企业家针对行业特点精准定位,针对某个行业的具体区域、细分市场和客户群进行“五力分析”。在对行业的规模和具体盈利前景尚未清楚之前,盲目的扩张是不可取的。

不确定性有两个维度:一是变化速度快。在冲浪式快速变化环境下,“五力模型”还有用吗?在我看来,冲浪是一种只知起点和终点,中间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冲浪者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海浪、风向、体能等情况迅速判断并做出应对。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高度模糊的信息下沉淀自己的思维框架,培养自己的理论直觉,锻炼从各方面信息中提炼精华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五力模型”仍然有帮助,不确定性只是对应用“我爱线报网五力模型”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以前用“五力模型”做出的战略规划,起码可以指导三年内的实际工作,现在则可能只够用一次。对于战略家而言,每当出现一种新变化,都要重新做一次判断,从更深刻的角度再次理解不确定性的特殊内涵。

第二个维度是复杂程度高。面对各种复杂变量,“五力模型”允许战略家在对五种力量的洞察和若干可能定位之间开展动态迭代,最终得到有创意的、有吸引力、可防守的产业定位,进而指导价值链设计。在上述背景下,战略家需要一个总体的框架将各种变量和因素整合起来,只有充分理解各种“力”之间的基本交互模式,才能驾驭更多变量。

所以“五力模型”是否还有价值?我的答案是不确定性不可等同于“五力模型”已经失我爱线报网效。

毕竟企业可以没有战略规划,但个体不能没有战略素养。这也是另一个常见误区,认为不确定性意味着战略不再需要。

最后,我希望大家未来都有机会成为像德鲁克所描绘的那样,成为有能力构建自己理论的企业家。这种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能力:

1.理论审美能力。至少要知道哪些是表层,哪些是底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研究底层逻辑;

2.批判能力。要有能力在大脑中容纳并行不悖又看似矛盾的思维;

3.构建抽象的能力。

整理:文展春 | 编辑:王贤青 白尧

侯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助理教授,学术领域是数字化背景下的商业生态演进和商业模式创新。

推荐阅读

给力项目线报网会员可免费下载 加入会员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都来自网络收集整理,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用户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行业资讯

灵川县兰田瑶族乡(【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灵川:梁志明到兰田瑶族乡调研)

2024-9-16 21:58:27

行业资讯

拉萨移动公司最新班子(西藏移动市场部总经理李政权:从阿里移动平调 吃了不少苦现受重用)

2024-9-16 22:19: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